成功大學電子學位論文服務 周祝瑛:〈臺灣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的公民教育〉,《中國德育》,17期(2012年10月),頁30-33。 李娜、馮秀珍:〈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國家公民教育及對我國公民教育的思考〉,《北京科技大學學報》,24卷3期(2008年9月),頁 。 李柏佳:〈教育基本法對我國學校行政的影響─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〉,《現代教育論壇》,第6期(2002年7月),頁29-35。 孔穎:〈憲政理念的發展──從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看〉,《學習與探索》,4期(2003年),頁45-47。 王千倖:〈多元教材運用於「班級經營」學習之行動研究〉,《師大學報:教育類》,52卷2期(2007年),頁1-21。 葉玉珠、高源令、修慧蘭、陳世芬、曾慧敏、王珮玲、陳惠萍:《教育心理學》,(台北市:心理,二版,2010年2月)。 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以音韻覺識課程提升國小閩南語拼音教學成效之研究。 音韻覺識融入國小閩南語課程教學。 國小二年級學生中、英文聲韻覺識、英文拼音、字母與中、英文識字能力之相關研究。 (4)自然人流動是新馬泰三國在提升國內人力競爭力的方式之一,新加坡以居留權來吸引國際人力,馬來西亞卻因種族保護政策,而苦陷於人才嚴重流失,無法留住國外人才的泥沼。 泰國在全球化的壓力下,也逐步開放高技術人才的流入。 不同教學策略影響中小學學生學習顯微鏡相關課程之探究。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:數理科技教育類,17(1), 。 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科函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(未出版碩士論文)。 數學對話促進國一學生數學理解之個案研究(未出版之碩士論文)。 22.杜怡靜,「企業組織再造與公司分割制度─以日本公司分割制度之研究為中心」,月旦法學雜誌第81期,(2002/2)。 第五章旨在討論公證書的審查方式與效力,並嘗試以第二章及第三章研究所得,配合第四章新法修正的結果及立法目的的說明,探討新法引進公證制度是否妥當,以及透過公證制度,能否達到立法者所期待的目標。 第六章為總結,將本文的討論結果做一個全面性的交代。 蔡佩樺 "多媒體對於國中英語聽力及閱讀理解之效益分析". 方法:建置「照顧服務員工作能力要求標準」問卷,共徵得251位雲嘉南及高屏地區的職業訓練師參與問卷填寫。 並將其填答之工作能力要求之標準與常用之職業評估工具常模比較,以推估中高齡族群在各項所需工作能力上可勝任之比例。 簡維君、郭靜姿、林鎂和(2005)。 何應欽, 許秉瑜, & 李泰霖. 企業特質與企業導入ERP系統之目的、過程與成效滿意度的探討. 電子商務學報, 5, 51-81. 劉弘煌志願服務者之參與特質—以北部五縣市參與志願服務基礎訓練之學員為例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、因應方式、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。 學校衛生,44,1-31。 田秀蘭、林佳慧、詹麗芬、陳淑琦 seo 。 台灣地區大學生生涯不確定的敘事分析。 第七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,台北市。 王智弘、楊淳斐 (2003,12月)。 跨文化因素與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相關性研究-以台商在大陸地區子公司為例. 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. 高嘉徽:《兩岸國小教科書審定與選用制度之比較研究》,臺灣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7年7月。 胡金光:〈國家與公民個人的角色關係演變──轉型期社會矛盾解讀〉,《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》,5期(2011年),頁73-77。 林宇:〈20世紀初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初探〉,《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》,4期(2005年12月),頁 。 王東虓:〈公民教育學的基本範疇探析〉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,41卷3期(2008年5月),頁21-24。 王俊斌:〈後民主化狀況及其公民教育問題〉,《彰化師大教育學報》,14期(2008年12月),頁19-41。 王宏:〈結社組織的角色與功能:公民與的仲介〉,《學術交流》,1期(2011年1月),頁 。 國小學童英文聲韻覺識能力及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。 台中: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。 國小兒童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之表現。 本文研究對象為參與試教計畫學校學童共193人,分為參與試教的實驗組及未參與之對照組。 經全羅馬字課程的教學後,探討學童台語識字學習成效及識字錯誤分析;台語閱讀學習成效及其與閱讀理解之相關性;台語、英文聲韻覺識間的各項覺識相關性;最後利用台語各項覺識來預測英文聲韻覺識的能力。 透過以上的研究方法來剖析台語羅馬字的學習與台語識字、閱讀間的關係,及其與英文間的相關性。